目前,我国装备制造业运行进入中速增长期,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效应初步显现,促进了装备制造业向中迈进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但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方面的问题也日渐显现,如果不能引起重视,或许会产生新的产业安全问题。
2016年12月7日,在南京举办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,工信部正式发布了《智能制造发展规划(2016-2020年)》,标志着智能制造正式上升至战略层面。《规划》提出,到2020年,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,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,有条件、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。
首先是我国装备制造企业核心技术缺乏,数量不多。据欧洲局数据,通用设备领域,我国仅有89项,远低于日本890项、德国1278项和美国2229项;在电气设备及能源供应、仪器仪表和运输设备方面,日本、德国和美国的数均在千项以上,而我国才百项,差距较大。此外,由于申请量成为政绩考核重要指标,数量增多的同时,质量却不断下降,大部分为实用新型。
同时,我国制造业两化融合水平低,智能制造存在短板。我国地区间、行业间以及企业之间信息化发展不平衡,一些企业已经进行智能化探索,但大量工厂仍处于工业2.0阶段。智能化的软硬件缺乏自主研发技术,传感器、操作系统、关键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,在大数据推动数字和流程整合转型方面落后全球整体水平,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智能制造的发展。
智能制造装备是制造技术、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在装备产品上的集成和融合,具有性和智能性两大主要特征。由于其体现了制造业的智能化、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,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水平已成为当今衡量一个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。